{{ title }}
{{ errorMessage }}


{{ errorMessage }}





{{ registerSuccessMessage }}

当前位置:

首页 > 心理健康教育 > 心灵氧吧

“负性标签”不可贴
2023-11-21

周末看了部印度励志电影《最初的梦想》,感慨万千。电影中的主人公高考失利后,因为害怕被别人贴上“失败者"的标签,纵身跃,跳楼自杀,令人深感震撼,所幸抢救及时,没有生命危险。在心理辅导室,我也经常接触到一些贴上负性标签的学生。他们焦虑、抑郁、愤怒、自责,痛苦不已,很令人心疼和担心。

父母或教师为什么容易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呢?

是源自父母或教师的高期待,当孩子的实际能力无法满足这种高期望时,父母或教师往往会感到很失望,于是便给孩子贴上一个负性标签。

二是父母或教师推卸责任。当孩子没有达成父母或教师的期望时,部分父母或教师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,而是将孩子视作归因对象,给孩子随意贴上一个标签,其实质是在推卸责任,是教育上的一种偷懒行为。三是对孩子严格要求的错误认知。部分父母或教师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,想以此反向激励孩子,认为这是对孩子严格要求,会激发孩子的羞愧心,让孩子再加努力,殊不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
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有百害而无一利。具体而言,危害有四个方面:一是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心理。在自卑心理作用下,孩子容易失去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。二是易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。较低的自我价值感极容易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,从而影响自我健康成长。三是易出现不良的心理暗示。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,易产生“标签效应",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,导致孩子出现负性标签所导向的行为,甚至会让孩子“破罐子破摔",结果越来越糟。四是易使孩子出现自我伤害行为。在负性标签的作用下,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可能会伤害自己,轻则自伤自虐,重则出现极端想法,做出极端行为。那么,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成期望时,父母或教师又该怎么做呢?

首先,多运用过程性评价。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,实质是对孩子的终结性评价,这样做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。因此,要多运用过程性评价,而非终结性评价。即多关注、描述孩子的行为过程,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,而不要轻易对孩子下结论。

其次,将行为当评价对象。父母或教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,尽量评价孩子的行为,不要随意评价孩子本身,因为孩子的行为可能只是时的,无法证明孩子今后一直都这样,更无法证明孩子的性格如何等一般性结论。

再次,发现孩子的闪光点。父母或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孩子,了解孩子的性格、兴趣和爱好,以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,给予及时的肯定,以增强孩子的信心,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最后,多鼓励孩子。孩子都非常在意父母或教师的夸奖和鼓励,这种夸奖或鼓励可以激发孩子向上生长的力量。因此,父母或教师需要经常鼓励孩子,且鼓励需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。

总之,为人父母或教师,切莫随意给孩子贴上负性标签。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,及时给予肯定,并进行鼓励,激发孩子向上成长的内在动力,促进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