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title }}
{{ errorMessage }}


{{ errorMessage }}





{{ registerSuccessMessage }}

当前位置:

首页 > 心理健康教育 > 心灵氧吧

高考后学生家长的心理调适
2022-06-13

在我国,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。本文着重分析高考后家长的心理变化与调适。

1.家长与考生的心理相互影响

高考后,若家长心理状态良好,或及时解决了自身的心理问题,会给孩子起榜样作用,使孩子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;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复心理波动,舒缓情绪,为下一步学习、生活打下良好基础。反之,则会强化孩子的应激反应,甚至使孩子患上身心疾病。

2.家长同样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

家长作为高考的间接参与者,陪伴孩子复习应试,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。特别在临考阶段,许多家长将高考与孩子的前途紧密挂钩,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,倾尽全力做孩子的保障工作。因此,当高考结果一出来,无论是喜是悲,必然给家长的心理带来刺激。对心理承受能力强或者基本符合预期的家长来说,应激反应可能轻一些,相反者则重一些。

3.高考后家长的心理变化

孩子高考成绩与预期的差距不同,将导致家长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。就心理学而言,相比起客观结果,预期落差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大。比如预期成绩在一本线正负5分者,如果实际成绩比一本线低20分以上,纵使这个成绩属于优良成绩了,但因离预期较远,考生和家长就可能遭受较大的打击,心理反应便容易过激和蔓延。在成绩远高于预期的情况下,多数家长即使喜形于色、亢奋难眠,随后也能平抑过于兴奋的情绪,通常不会发生,严重心理问题。在成绩等同或接近预期的情况下,家长大多会反应平和,如释重负。但是家长应避免过于放松,甚至放纵。完成高考任务,只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,下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。在适当的放松之后,应积极调整心态,除了要及时将心思转移到工作、生活上外,还要为孩子离家后的“孤独”做些准备,为孩子的将来做些谋划。在成绩远低于预期的情况下,由于多年的努力似乎付诸东流,除非是对子女漠不关心的家长,否则可能出现强烈的急性应激障碍。其过程大致如下:最初几天为回避期,不相信事实,思维呈木僵状态,食欲不振,表情呆滞。有的家长会反复核对成绩,有的家长表面装着平静,内心早已波涛暗涌。当结果确认后,进入高警觉期,对现实欲盖弥彰,恨孩子不争气,恨自己未能将孩子培养成理想人才。情绪上敏感易怒、焦虑彷徨,常常罪己责人、夜不能寝。此期的情绪若控制不好,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打骂、奚落孩子或自残现象。当然,也有家长隐匿情绪,延期发作。当发展到抑郁期时,深深的挫败感使家长悲观失望、忧郁茫然、怨天尤人、寝食难安,有些人会出现躯体症状,诸多不适。在这过程中,若将心理反应调适得好,将逐步接纳自我和孩子,化解心理危机,恢复常态;若调适不好,就可能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。更为严重的是,家长的不良情绪和言行会显著干扰孩子,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。

4.高考不如意时家长的自我心理调适

家长作为成年人,应积极面对问题,主动调适心理,避免出现不良后果。

4.1提前作好心理准备:家长应当在高考前作好应对各种结局的准备,事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,掌握几种自我调节心理的技术,知道如何预防和应付自己或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。

4.2设立客观的心理预期:家长应客观分析孩子的学习应试能力,根据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排名来科学定位,从而设立合理的预期,以免因预期过高而导致挫败感。

4.3正确评价高考的作用:高考虽然是当今选拔人才升学深造的较公平办法,但不是美好人生的唯一通道。 因此,尽管高考是人生旅途的一道坎,但迈不过去可以绕过去,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的道理应该与孩子共勉。

4.4不对孩子无形加压:家长不要过分渲染高考结果对孩子前途和家庭的影响,不要反复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,以免加重自身和孩子的心理压力。

4.5 相信孩子能创造精彩的未来:无论是否考上大学,无论读哪所大学,只要继续努力,都有可能成功。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,小学即辍学,当兵十年后才被大学破格录取。假如要他与同龄人一起参加高考,恐怕也会名落孙山。由此可见,上大学、上名牌大学只不过是把握住一次机会,而人生道路上还有很多机会等着去把握、去争取。只要你不放弃,总会得到机会的青睐。

4.6理性对待高考意外:高考是全民关注、涉及考生命运的压力性事件,总有部分考生失常或不如意。其实,每次考试都有第一名, 也必然有最后一名,这是客观规律。作为在社会上历炼多年的家长,应该理性对待高考意外,接受任何成绩,并尽力将不理想的结果引向美好的未来。

4.7针对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自我调适

如果预先具备前面的认知,应激反应的强度会有所下降。但毕竟为孩子的高考付出了大量心血,毕竟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夙愿普遍存在,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家长,成绩与预期的巨大落差依然会导致较强的应激反应。

当家长发觉自己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时,首先要镇定,并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,是可以调节好的。切记,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孩子,更不要将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,以免造成悲剧。当自觉焦虑不安、烦躁易怒时,分散注意力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,可将精力转移到工作、家务上,听听音乐、唱歌呐喊,外出活动,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情绪,从而平息内心的躁动。最为要紧的是,应客观分析孩子的优势,为孩子的未来做些可行的规划。若家长能从规划中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,想到孩子仍可以像很多人一-样舒心工作和生活时,就容易消除因高考失误而导致的负面心理了。当感觉自己出现自闭、抑郁、绝望时,要主动走出去,多与理性的亲友交流,以获取必要的理解和慰藉。值得提醒的是,当家长察觉自己情绪经常失控、或心理障碍难以自愈时,应尽快向心理医生求助,切莫讳疾忌医,酿成大错。

5.克服孩子上大学后的孤寂

开学后,家长又会面临“空巢”问题,从事事为孩子操心到数月难见孩子一面,无论考好考砸的考生家长,都要应对空虚、失落的心理。家长们应该接受这种转变,将注意力回归到自己的日常事务上来,还可以通过更新知识技能和增加业余爱好来淡化孤独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