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title }}
{{ errorMessage }}


{{ errorMessage }}





{{ registerSuccessMessage }}

当前位置:

首页 > 德育天地 > 班主任队伍

感动天、感动地,是不是也能感动你
2012-02-10

 

一、班会课的起因:

 我是一名政治老师,在讲哲学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”时,我在课件中插播了一段视频《李剑英——生死16秒》。本来设计的非常好的课堂效果,却被一阵不和谐的讥笑声打乱了。当画面播到军区政委说,“李剑英曾经说过,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,当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候,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和奉献。”这时候学生在下面嗤笑了起来,声音不大,但是已经足够让我非常生气了。但是愤怒之余不得不想如何从正面引导他们呢?来不及想更多,我阐发了如下观点: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,人生选择自然就会有很大的差异,李剑英之所以感动中国,是因为他在危难时刻选择了放弃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,而选择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。道德水准有高下,我们可以成为不了这样的人,但是如果面对这样品德高尚的人,你的心中没有敬仰,没有感动,那么这就不是一个道德水平高低的问题了,而是你有没有人性这个做人起码的准则了。

这节课过后,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,反观周围的学生,这些90后的孩子,这代被大家投入了太多关注的孩子,有些问题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:情感冷漠、太过自我,少有感恩。想着这些,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歌:感动天,感动地,为何感动不了你!因此我决定上一节班会课,题目就是:感动天,感动地,是不是也能感动你。

二、班会课的准备:

第一步,请同学自己回去收集资料,一个人、一件事是如何感动了你。第二步,老师做课件。我把案例分了三类,第一类:大爱无疆 比尔·盖茨、巴菲特等宣布裸捐;第二类,素民善行白芳礼、最美洗脚妹刘丽等无私捐助学生;第三类,求学之路 大西北的孩子艰难求学的图片。

三、班会课的组织:

在开班会之前我就在想,班会如果以感动开始,再以感动收场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。让学生心里能够有感动之情,对社会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当然很好,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学会传递爱,在生活中也能感动别人。让我们的孩子不仅心中有爱,而且学会表达爱,才能把这场爱的接力一直传递下去。所以对于搜集到的资料我是这样用的。

在第一类案例展示完之后,我给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关于这些名人裸捐的事情是不是有同学这样想,如果我有那么多钱,我也捐?果然下面同学大声呼应。好,我说,看来大家都是有爱心的,但是你有没有爱的能力呢?我们想帮助别人,可不要只在这里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啊。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是让人敬佩的,如果你真的想帮助别人,就要让自己做有能力的人,要爱更多的人,就要有更大的能力。

第二类案例展示之前,我给同学提出的问题是:是不是只有那些财富榜上的名人才有能力帮助别人,同学们积极响应都说不是。然后给我列举了很多班级和自己周围让人感动的事例。讨论的非常热烈。我表扬了班级乐于助人的同学,然后展示了白芳礼、最美洗脚妹刘丽等人资助学生的视频。同学们都非常感动,然后我接着问,我们看过很多资助贫困家庭的,但是更多的社会人士会资助学生,大家有没有想过原因是什么。有同学说是因为学生没有经济来源,有的说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家贫使得上学的理想没有完成。在表扬他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同时,我觉得更应该传输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:你们是国家的未来,梁启超讲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独立则国独立,少年自由则国自由,少年进步则国进步,少年胜于欧洲,则国胜于欧洲,少年雄于地球,则国雄于地球。”这种资助,很大程度上寄予了他们对你们的期望。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,真正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。

第三类图片就是大西北的孩子艰难求学的场景,刚才还群情激昂,这会儿教室里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,不时有女同学偶尔擦一下眼睛。对此,我提出的问题是:他们生存尚且艰难,但是却拼命读书,我们呢?在衣食无忧的温暖港湾里我们却把这种生活视为平常,在这种生活里,我们变得麻木,我们的心变得冷漠,因为我们得到的太多了,所以难得感动,更无所谓感恩,我们不需要付出什么就能每天动则出舆入辇,食则肯德基、麦当劳,穿即耐克、阿迪,可是我们还是会感到空虚、无聊,想想他们,看看我们,除了感动,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,为了他们,也为了我们自己。

最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这节班会课总结自己的收获。有的说:如果心里没有太阳,就不可能带给别人温暖。有的说:爱需要能力,要做有能力的人,爱更多的人,需要有更大的能力。有的说:每个人都做小太阳,我们的世界会更加温暖、明亮。我建议他们把这些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,渗透在班级活动中。

四、班会的后续效应:

开完班会,我们班原来有一个接受政府资助的孩子找到我,说,老师我一定努力学习,争取将来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。在这之前我知道其实他心里挺自卑的,因此我对他说,爱心就像火炬,需要我们把他传递下去。我们今天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,是我们有胸怀,将来我们回报社会,是我们懂得感恩。

如果说一个孩子有所改变是偶然,接下来我们班同学的表现却让我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惊喜。三月份学校组织学雷锋活动,我们班同学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西北和西南地区学校的联系地址,自己从家里带来了衣服、书、本、笔等很多东西,到邮局寄给了那边的孩子。有些同学还收到了西部学校寄来的卡片,在班会课上,他们非常激动地表达了他们的心情,很多人说第一次体会到帮助别人是这样幸福的感觉。

这件事让我特别感动。由此,我对90后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,其实他们同样是内心有爱,胸中有情,只是他们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日见成效的时代,父辈、祖辈们都穷怕了,所以自己小时候受的苦都不想孩子再忍受。因此只要是自己能给的都一股脑地给了孩子。他们得到的太多而不需要付出,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,这让他们看起来显得冷漠。当然他们的自我意识太强了,以至于让他们忽略了周围人的感受,但是我们也不能只说他们自私,他们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担当。而这些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。

路还很长,一次班会课也许还不足以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坚定地信念,但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,感受到别样的幸福,我相信,有一天他们一定会像太阳一样,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。

 

 

 

注:下面是我班学生给西部地区学校邮寄东西后收到的那边寄来的卡片,还有我们班同学一起寄东西的邮单。有很多,这里只照了其中一部分的照片。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政治组刘芳老师该篇文章发表于《班主任》杂志2011.9期

 

 

(责任编辑:内部办公)